經常喝湯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,認為湯品營養豐富、滋補養顏。然而,煮湯、煲粥時,如果習慣性地加入某些食材,反而可能對健康造成隱患,甚至增加罹癌風險。專家提醒,長期食用某些看似無害的食材熬煮的湯品,可能會致癌,需要特別注意!
問題的關鍵在於「肟類」化合物。肟類化合物是一類常見的食品添加劑,也存在於某些蔬菜中,例如:洋蔥、大蒜、韭菜、蔥等。這些蔬菜在烹飪過程中,特別是經過長時間熬煮,會產生大量的丙烯醯胺。
丙烯醯胺本身無色無味,但長期攝入過量,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。研究表明,丙烯醯胺具有潛在的致癌性,可能增加罹患消化道癌症的風險。
因此,在煮湯、煲粥時,應盡量避免或減少添加洋蔥、大蒜、韭菜、蔥等蔬菜。如果實在想添加,應控制用量,並且避免長時間高溫熬煮。以下是一些建議:
此外,煮湯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:
健康飲食,貴在細節。在享受湯品美味的同時,也要注意飲食安全,避免長期食用可能致癌的食材,才能真正做到健康養生。